Search

總質詢教育處--學校老師叫小一生吃藥?

  • Share this:

幾次質詢當中,教育處長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總會在結尾時承諾:『我會回去把法律念好』,我想,經過這番寒窗苦讀,也許都可以拿一個法學博士的學位了。

▋不能說的秘密,學校願意解開嗎?

發生在國小一年級的班級老師教導狀況,陳情家長說著經歷一學期後的心聲。

「從早上送孩子進學校開始,我的心懸在那,我深怕學校來電的那一刻。」

「其實我很忐忑不安,但不能讓孩子知道。」

「直到那一天,終於理解孩子嘴巴說的那句話,吃了聰明藥是不是就不會被處罰了?」

事實上,我們發現,家長們未必能在第一時間就了解教室內的真實狀況,特別是對於稚齡的孩子,不一定清楚知道「什麼是不合理的對待」,甚至覺得老師的行為是理所當然的,直到孩子已直接反映在言行舉止上。例如:孩子對於隔天要上老師的課感到莫名焦慮與恐慌,又或是,會突然語出驚人的模仿著老師曾說過的負面字眼。

▋家長與孩子的學習功課vs親師關係

「我曾經想過既然學校說不能轉班,那要不要就乾脆轉學就好?」

「我沒有辦法假裝沒聽見孩子遭受的委屈,假裝沒看見孩子的傷口,明明不是孩子的問題,卻告訴他要他犧牲,去重新適應不同學校、不一樣的同學。」

家長們說著孩子在學校遇到的狀況,就算溝通後也沒有改善,猶豫了很久,擔心孩子很可能被標籤,但也無法忽視孩子的傷口,決定將這件事情正式攤開處理。

▋開啟調查難如登天?

教育部早就說過『倘學校知悉具體事證,應主動調查,不受限是否有檢舉人』,但家長感受到的,卻是消極與延宕,對照孩子面對到的情況,感到失望。

讓不適任老師得到應有的協助,讓有熱情的人願意發揮所長,還給孩子良善的學習環境,大人的責任是,陪伴孩子安然地成長,在他們徬徨時刻裡扮演堅實的依靠。主政者千萬不能在制度中尋找漏洞,只為了解決大人自己的問題。

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找到快樂自信的泉源,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。希望處長在『苦讀法律』之餘,別忘了這才是教育的真諦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時代力量 苗栗縣議員第四選區(竹南、後龍、造橋)縣議員 苗栗黨部主任委員
View all posts